小太陽鸚鵡(綠頰錐尾鸚鵡)介紹與飼養方法

小太陽鸚鵡是一種迷人的小型鸚鵡,也稱為綠頰錐尾鸚鵡。它們是鸚形目鸚鵡科的一員,體型較小,性格活潑可愛,被人們喜愛和飼養。下面將介紹小太陽鸚鵡的外觀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以及飼養方法和注意事項。

綠頰錐尾鸚鵡介紹

綠頰錐尾鸚鵡,又稱小太陽鸚鵡,是鸚形目鸚鵡科小錐尾鸚鵡屬鳥類。體型較小,體長約26釐米。主體羽色為綠色;喙灰黑色,眼周白色裸皮,頭頂棕黑色;耳羽棕黑,臉頰黃綠色;飛羽為藍色,下腹部紅棕色;尾長,紅棕色,尾基及脛綠色;頸側、喉至胸鱗紋明顯。壽命一般為10—15年。

綠頰錐尾鸚鵡分佈於南美洲的玻利維亞、巴西與秘魯。棲息在各種林地、林間草原、落葉林、沼澤地等地區。群居性,一般以小群活動,築巢在樹洞中,在棲息地有穩定的族群結構。天性活潑,適應能力強,不吵鬧,喜愛洗澡。人工飼餵時以種子飼料、蔬菜、水果、鳥餅乾飼料等為食。野生繁殖期始於2月份,一窩產卵3—4顆。人工飼養條件下,全年均可繁殖,一窩產卵4—7顆。孵化期約為24天。

綠頰錐尾鸚鵡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二。

綠頰錐尾鸚鵡外形特徵

綠頰錐尾鸚鵡依照不同亞種體長為24到26釐米,體重60-80克。這種鸚鵡體為綠色,頭部前方有一條細窄的紅棕色羽毛分佈;前額、頭頂、頭部後方以及耳羽為棕色;沿著頸部則分佈些許藍色的羽毛;頸部兩側、喉嚨、胸部上方的羽毛從褐色漸漸變為棕綠色,每片羽毛均有淺棕灰色到暗黃色的滾邊;臉頰兩側帶有些黃綠色的羽毛;主要以及二級飛行羽為藍色,下腹部帶有一塊紅棕色的羽毛;尾巴內側覆羽帶有藍色,尾巴上方為綠底帶有紅棕色,並且完全隱藏在尾巴上方的覆羽之內;眼睛周圍有著一圈白色的裸皮,鳥喙為深灰色,虹膜為棕色。

幼鳥的體色和成鳥大致相同,但是整體羽色較暗淡,虹膜顏色也比較深,下腹部的紅棕色羽毛亦只有零星分佈。

綠頰錐尾鸚鵡棲息環境

綠頰錐尾鸚鵡主要棲息於各種樹木林立的區域、沼澤、充滿小樹的森林、生長次要植被的區域以及2900米高雲霧瀰漫的林區。

綠頰錐尾鸚鵡生活習性

綠頰錐尾鸚鵡在繁殖季會組成10到20只左右的小團體,有時候則會聚集比較多的數量。有季節性遷移的習性。在覓食的時候,可以接近到相當近的距離觀察,由於體色在濃密枝葉間形成相當好的掩蔽,因此平時在林中相當難以察覺。綠頰錐尾鸚鵡在飛行的時候通常高度較低,呈直線狀,但是相當吵雜。主要以乾燥的種子、花朵、漿果以及堅果為主食。

小太陽鸚鵡壽命是多少年

小太陽鸚鵡的平均壽命通常在10到15年左右。這個壽命範圍可能會根據個體的差異和所處環境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為了延長小太陽鸚鵡的壽命,可以提供乾燥通風的環境,並給予營養價值高的食物,保持飲食多樣性,以提高它們的抵抗力。同時,做好衛生清潔,減少疾病的發生,也有助於延長它們的壽命。需要注意的是,小太陽鸚鵡屬於世界二級保護動物,因此不允許私人售賣和飼餵。在考慮飼養鸚鵡時,可以選擇其他國家許可飼養的品種,如虎皮鸚鵡、雞尾鸚鵡、牡丹鸚鵡等。

綠頰錐尾鸚鵡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玻利維亞。

綠頰錐尾鸚鵡繁殖方式

綠頰錐尾鸚鵡在野外的繁殖期從2月開始,會尋找中空的樹洞築巢,巢距地面一般高於5米。每窩產卵3枚,大小24.2 x19.6毫米。人工豢養下的綠頰錐尾鸚鵡繁殖難度不高,照顧得宜的話一整年都可以繁殖,可以提供30*30*60釐米的厚木巢箱。一次會產下3到7枚卵,通常以5枚居多,孵化期為24天,幼鳥羽毛長成約50天。

小太陽鸚鵡幾個月可以繁殖

小太陽鸚鵡在18月齡左右繁殖比較合適。雖然小太陽鸚鵡在一歲左右就具有繁殖能力,但為了保護小太陽鸚鵡的身體健康,也為了繁殖順利,最好是等到一歲半以後再讓其進行繁殖。這樣小太陽鸚鵡的身體已經發育完成,對於提高受精率和幼崽存活率都有幫助。小太陽鸚鵡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繁殖,一年可以繁殖2~3窩,每次繁育4只左右。

小太陽怎麼分辨公母

  1. 外觀特徵
    • 公鳥:頭大嘴寬、體型瘦長、站姿雄挺、兩腳併攏半蹲、摸骨V形、色澤豔麗
    • 母鳥:頭小嘴尖、體型微胖、站姿縮頭、兩腳開站下蹲、摸骨U形、色澤較淡
  2. 行為特徵
    • 公鳥可能會展示更具攻擊性或領地性的行為。
    • 母鳥可能更加警惕或者更加關注孵化和照顧幼鳥。
  3. 性別配對實驗
    • 將一隻已知性別的小太陽與待鑑定的小太陽放在一起觀察它們的行為。如果它們開始打架,很可能是兩隻公鳥。

然而,這些方法都不是百分之百準確的。拔羽毛進行DNA鑑定是最可靠的方法,準確率在百分之98左右。

小太陽鸚鵡飼養方法

小太陽鸚鵡的飼養方法如下:

選購合適的籠子和墊材

籠子應選擇寬敞的,以確保鸚鵡有足夠的空間活動和展翅,籠子的材質應堅固耐用,以抵抗鸚鵡強大的啄食本能。籠內應放置適當的站木和玩具,以滿足鸚鵡咬啄和攀爬的需求,有助於保持它們的身心健康,同時,定期更換玩具以避免鸚鵡感到無聊。1

提供健康的飲食

適宜的食物包括專門的鸚鵡顆粒食物,這些食物營養豐富,可以滿足鸚鵡的基本營養需求;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如蘋果、胡蘿蔔和菠菜等,可以補充額外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溫水,確保每天提供新鮮乾淨的水,及時更換以防止汙染和細菌生長。

保持適宜的環境條件

適宜的居住環境溫度應在18至24攝氏度之間,避免突然的溫度變化。提供充足的自然光照,有助於鸚鵡維持正常的生理節律。保持籠內的清潔衛生,每天清理籠底和飲水器,每週深層清潔籠子,保持鸚鵡生活環境的清潔衛生。

與鸚鵡互動

鸚鵡是非常喜歡與人互動的鳥類,每天花時間與它們交流和玩耍,可以增進你與鸚鵡的感情,同時促進鸚鵡的心理健康。

注意觀察鸚鵡的行為和飲食習慣

有任何異常都可能是健康問題的徵兆,如食慾減退、精神萎靡或排洩物異常等。

小太陽鸚鵡飼養注意事項

養小太陽鸚鵡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餵食與營養

破殼後十天內,每天餵養四到六次,每次約5毫升奶粉,溫度控制在25到32度。隨著幼鳥成長,逐漸增加餵養次數和劑量,但總量不應超過15毫升。

20天左右,可以開始新增輔助食品,如青菜、水果和小米碎末,以調理腸道。

40天左右,可以提供穀子、瓜子等食物,並逐漸減少奶粉的餵養量。

成年的小太陽鸚鵡怕冷也怕熱,冬季應保持環境溫度在25度以上,夏季不超過32度。

互動與認知

如果打算手養,餵食後應多與鸚鵡互動,如發出特定聲音或叫名字,以加強它對主人的認知。在羽毛尚未豐滿時,多帶鸚鵡外出放風,以降低飛走的風險。

環境與衛生

鸚鵡的糞便和羽毛容易滋生細菌,因此需要定期清洗消毒籠子、棲架和其他接觸物品。避免鸚鵡誤食,食物不應新增油脂和調料。瓜果蔬菜應生喂,並洗淨消毒。

美容與剪羽

給鸚鵡美容的方法是剪羽,以防止飛行時受傷。

其他注意事項

國內對鸚鵡的飼養有特定規定,未經許可不得飼養或販賣幼崽。

鸚鵡非常怕熱,超過35℃時可能會煩躁不安,因此需要採取防暑措施。

小太陽鸚鵡飼養的方法及注意要點

小太陽在剛剛出生的10天內,飼養者可以選擇奶粉餵食它,每次五毫升,隨著鸚鵡年齡得增大可適當增加餵食量,但不建議超過15毫升。鸚鵡長到40天后可以嘗試餵食一些穀物,並逐漸降低奶粉的比例,給它換食。

小太陽鸚鵡適合生活在25~32℃的環境中,當溫度超過37℃時體質差的鸚鵡就會出現麻痺、死亡的症狀。鸚鵡是愛乾淨的動物,會經常清潔自己的羽毛,飼養者可以在籠子裡放置一個澡盆供鸚鵡洗澡。

需要注意的是鸚鵡長大後有飛出籠子跑丟的風險,飼養者在它羽毛尚未豐滿的時候就可以多帶去戶外放風,讓它對周圍環境儘快熟悉起來。此外平時主人也要多和小太陽鸚鵡玩耍互動,增強它對主人的熟悉度。

剛斷奶的小太陽鸚鵡怎麼養

剛斷奶的小太陽鸚鵡可以按照以下方式飼養:

餵食小米、黃米等食物,可以用溫水泡過再餵食,同時可以混合芝麻籽、葵花籽、花生籽等增加蛋白質營養,但注意不要一次餵食過多,以免引起脫羽。

適當餵食水果蔬菜,如蘋果、西瓜、甜瓜、葡萄、油麥菜、大白菜等,提高免疫力,餵食前應清洗乾淨並切成塊。

隨著小太陽鸚鵡成長,可以逐漸增加營養飼料,並在水中加入適量葡萄糖,以增強抗病能力。

雛鳥在出殼後的10到20天內,可以開始增加一些輔助食品,如泡發的小米碎末和青菜水果,以調理腸道。

餵食要少食多餐,根據出殼天數逐漸調整食量,同時注意保持適宜的生長溫度,大約在26℃到34℃之間。

小太陽鸚鵡斷奶要多長時間

“斷奶沒有標準的時間,可以早點斷也可以晚點斷,每隻的個體差異及主人是否肯喂多長時間,鸚鵡本身對斷奶的反應等都是不同的。快的三四個月,慢的一年都有 。

35到40天的小太陽鸚鵡喂多少

35到40天的小太陽鸚鵡的餵食量應該根據它們的進食情況和嗉囊大小來調整。一般來說,這個階段的小太陽鸚鵡每天需要餵食大約三十四克的食物。在它們出生後的前十天內,可以主要餵食奶粉,每天大約4到6次,每次5毫升左右。隨著鸚鵡的成長,可以適當增加餵食量,但不應超過15毫升。

當小太陽鸚鵡長到40天大時,可以開始嘗試餵食一些穀物,並逐漸降低奶粉的比例,幫助它們換食。在這個階段,還可以適量餵食一些米飯、蛋黃等。飼養者需要注意根據小太陽鸚鵡的嗉囊大小來適當調整餵食量,以確保它們健康成長。同時,室內溫度應維持在25~32℃,並多與鸚鵡互動,增加它們對主人的認知感

以上就是關於小太陽鸚鵡飼養方法的詳細介紹,希望能幫助到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